推敲一段iPhone與Suica的歷史

Bobby Tung
4 min readSep 25, 2017

--

Apple Pay登陸日本已經一年了。當時Tim Cook還親自前往一趟東京「試用」Apple Pay。對於Apple來說,支援通勤儲值的Suica卡是一項不大像Apple會做的事,這邊根據我的調查與日本記者朋友們的報導,試著寫下整理。

Suica卡是個很奇妙的玩意兒,基本上和台灣的悠遊卡一樣(應該說悠遊卡等都在仿照Suica。)早在2001年就開始使用,當年採用了Sony的Felica技術,Sony一直想把其推動成為國際標準,卻屢屢受挫,直到現在除了日本各家JR公司的卡片外,只有香港的八達通、新加坡的易通卡曾經採用。對於Apple這家公司來說,去採用一個只有少數國家採用的系統,是相當罕見的一件事。

當然Apple守口如瓶,其中到底原因為何,不得而知。

在支援當時,有位日本記者朋友做過這樣的推敲:

日本不管iPhone多貴都推得動,電信商總會利用分期的方式把手機價格攤在月費裡,以所謂「實質〇元」的方式販賣。但是從2016年起,日本政府要求Docomo、Softbank以及au日本三大電信公司,停止使用這種方式販售。

這對iPhone在日本的銷量造成相當的影響。全球iPhone佔有兩成的智慧型手機市佔率,但在日本卻在五成上下。日本的銷售量要是滑落,對Apple來說影響不算小。

所以去年iPhone 7 / iPhone 7 plus / Apple watch series 2開始支援Suica卡,應該是因應日本市場的特殊戰略。除此之外,去年Apple產品的日元定價也罕見出現100:1的低價,應該也有所關聯。

但去年Suica僅限日本專用型號⋯⋯

這三款機種要支援Suica,必須是在日本銷售的特殊型號才行。當時的推測是這樣:

  • iPhone緊急加入這項功能,所以只有日本型號有Felica的感應機制;
  • iPhone要使用Suica的話,該型號必須要通過日本政府的核准。

前者不得而知,而後者其實在日本已經有不少支援Suica的Android手機(早在折蓋機時代日本手機就有得支援了),卻不是所有機種都會印上「總務省指定」這樣的文字。

追查之下,根據日本政府規定,非接觸式感應裝置是否需要送審核准,得看該裝置的電場強度而定。若在3m內高於500μv/m的話,就需要個別取得認證。這比較像是合理的原因:因為Apple一向不希望印著多餘的文字。

為什麼今年改成全球通用了?

去年日本政府招開了一場「電波政策2020懇談会」,其中就談到這項「必須刻印在實體裝置」上的作法應該要有所改正,於是在今年四月日本政府修改了電波法,讓這「總務省指定」的字樣,可以透過數位方式顯示。

所以iPhone 8 / iPhone 8 plus / iPhone X與Apple watch series 3一下子都能支援Suica卡,原因真的就是Apple不想在全球手機上印出那一行字。

這件事對日本來說是多贏的局面。面對2020年的東京奧運,透過iPhone就可以讓海外旅客在自己的手機上搞定Suica卡,直接用於搭乘電車與地鐵、小額支付。不再需要麻煩地處理儲值、精算(出站時餘額不足補儲值)的溝通問題。而旅客用不完,也是一筆不小的收益。

全球化大型都市的基礎建設

今早看到新加坡在2018年也打算採用Apple Pay於公眾交通系統上,明年紐約市的MTA也將推出整合Apple Pay的系統。從Suica開始,應該全球各大型都市的公共交通系統都會一步步的與Apple合作(對,你還是不能自己來,就算Apple開放NFC功能給開發者,但僅限於讀取)。

臺灣悠遊卡最近總算讓金管會快速通關了,希望在2020年前,我們也有機會使用得到。

--

--

Bobby Tung
Bobby Tung

Written by Bobby Tung

W3C i18n invited expert, editor of "Requirements for Chinese Text Layout" (CLREQ), Evangelist. I provide consultancy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 Taiwan.

Responses 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