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落開頭為什麼要「空兩格」?

Bobby Tung
Apr 30, 2022

--

網頁、電子書的段落可以有什麼變化?

「段落開頭空兩格」這項規則,不僅應用在印刷出版,小時候在學校學作文以稿紙寫作時,國語老師也會這麼要求。

段落開頭第一行,中文習慣空兩格日文習慣空一格,這是流傳已久的習慣,進而變成排版上的規則。然而要回朔這習慣從何而來,意外地,中文能夠找到確切的源頭;日文反而沒有。

中文段落開頭「空兩格」的源頭

民國八年,胡適、錢玄同、周作人等六人撰寫了〈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〉,此文件後來由中華民國教育部於民國九年正式公佈,成為標點符號與排版規則的最早一份官方參考文件。

之後兩岸中華民國教育部發表《重訂標點符號手冊》,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有GB/T 15834–2011〈标点符号用法〉各自做為現在採用的標點符號標準,但〈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〉這份文件對於中文排版習慣與規則的建立,卻講得相當清楚明白。

在文件中「新式標點符號」的(十三)附則的(丙)項規定:「每段開端,必須低兩格。」。現在標點符號在兩岸各自有不同的規則,但「空兩格」卻都予以保留。

教育叢刊上的〈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〉,需要PDF可向我索取。

日文戰後才有明文規定

那麼日文呢?

近代活字排版與標點符號,以及英文名詞的翻譯,多半由日本首創,然後再進入中國。所以各位可能會覺得日文「空一格」的規定比中文來得早。但其實並不然。

2014年一則Twitter討論串的彙整中,有著多位文字與排版研究者對這議題的討論,不過卻無法找出有此規定的文獻。

前田年昭在「組版夜話」專欄中提及:日本政府在戰後昭和27年(1952年)公布〈公用文作成の要領〉的註解裡有要求「文の書き出しおよび行を改めたときには1字さげて書き出す。」這是政府明文規定段落開始要縮排一格的來源。

公用文作成の要領

在那之前,日文排版已經有了「空一格」的習慣。只是到了這份文件,才正式成為一項規定。

為什麼當年會不約而同的「空n格」?

上面提及Twitter的討論串雖然沒有找出文獻,但卻有許多對「為什麼這麼做」的考證。當年亞洲向西方印刷排版取經,引進了英文排版中的”indent”(縮排),分別成了「空一格」與「空兩格」。

英文排版之所以這麼做,主要是在分頁(如文件、書籍)的狀況下,如果沒有縮排,前一頁最後一段落最後一字落在行末時,後一頁第一行到底屬於前一段落,還是新起段落,就會讓人搞不清楚。

中文和日文古籍也有著相同的問題。我不是古籍排版專家,但在整理中文排版需求時也找了一些文獻。發現:中文古籍有縮排,但多用在「篇、章、節」名上;而需要區分段落時,「凸排」反倒是常用的做法。

所以在20世紀初,日本與中國將「段落縮排」作為進步的排版技巧,其實並不意外。

到了Web時代,為什麼都變成了「空一行」?

這項排版規則在東亞使用不到一百年,網頁(Web)這種媒體就誕生了。

網頁復活的「捲軸」的閱讀方式,捲軸就不會遇到前述分頁媒體段落曖昧不明的狀況。「段落之間加空(Space between Paragraphs)」變成了瀏覽器對於段落(也就是HTML裏頭<p>元素)的預設。

瀏覽器對於段落元素的預設樣式,就是段落之間加空。

Web技術於1989年誕生,現在已經改變了一代人書寫與閱讀的習慣。

然而,Web的分段習慣,帶回印刷書和電子書上頭時,造成的就是災難。可以分成幾點來討論:

一,為什麼印刷書不用空行來分段?

原因很多。首先報紙、雜誌、書籍,主要還是以傳遞資訊為主,在匱乏的時代裡,能在有限的空間置入越多的資訊越好(當然不能低於可讀性的底限,但在石油危機時期的日本,確實有把字擠得密密麻麻的書)。用空行分段是種浪費。

另外,「空行」本身就有意義。例如在小說中,空一行往往就切換了一個場景、轉換成另一人的觀點,具有切換「節」的意義。如果一率採用空行來分段,那就要額外加入分隔符(Separator)如「***」等,來作出區隔了。

但空行也會遇到問題,像是空行落在一頁最後一行、或者一頁第一行,這時到底有沒有空行,讀者就變得很難分辨了(過去活字印刷版心的位置固定,一頁的兩面行對著行,很容易看出來開頭與結尾有沒有空行,現在使用電腦排版,講究的美編依然這麼做,但有些書則不一定這麼處理)。

二,印刷書有沒有用空行來分段的狀況?

有,前述日本Twitter的討論中,其實有不少與排版、活字設計的設計類書籍採用不縮排、多欄排版的方式來處理。而我自己的經驗,許多日文書在處理:對話、序言,等比較類似對話或者獨白的內容時,會以空行分段來試圖重現一句話與一句話間的停頓。

三,電子書該用什麼方式分段?

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。

EPUB格式的電子書,裡頭的內容是以HTML檔案存放,其實就是捲軸型的網頁,然後透過閱讀程式來分頁呈現。

如果最終是分頁媒體,那麼最好就是比照印刷書,段落縮排二字,不加入空行。但是其實也有人認為分頁沒有必要,電子書最好也能用卷軸的方式呈現(其實EPUB規格裡可以這麼指定),那麼這時改成以段落間的空白來分段為佳。

不過不管如何,兩者兼具是最糟糕的狀態

技術面:CSS的處理方式

在CSS裡:

  • 段首縮排可以使用p { text-indent: 2em; }這樣的語法來指定縮排幾個字;同時追加p {margin: 0; }來刪除預設的段落間空白。
  • 段落間距可以使用p { margin-top: 0; margin-bottom: 1em; }(橫排)或者p {margin-block-start: 0; margin-block-end: 1em }(直橫通用的邏輯方向)來刪除預設段落前的空白,並且在段落後增加空白。

其實中、日文的電子書內容,可以由閱讀程式來調整CSS設定,改變段落區隔的呈現方式。

不過日本在電子書製作上,希望排版由出版社決定,段首縮排較少使用CSS來進行設計,而是加入全形空白(U+3000 IDEOGRAPHIC SPACE)來確保排版上確實佔一個字的空間,因為有時CSS縮排會受到對齊語法所影響。這時要使用CSS來調整就會有困難。

結論

中文、日文段落開頭空一、兩個字的做法,在一百年前從西文排版引進「縮排」,目的是為了改革過去沒有標點、段落不易區隔的問題。

而網頁技術的出現,重新以無限空間的捲軸取代了分頁,進而約定成俗地以段落間空白來作為段落區分的方法。多少也可以當作革了印刷的命。把印刷時代的段首縮排帶進網頁上,可能會顯得多餘。

中國許多線上新聞網站,如這裡的人民日報=人民網,按照GBT標準,每段縮排二字,同時也保持段落間空白,兩者都有就有些多餘。

處於中間的電子書,就顯得尷尬了。真的會看到段落與段落間又有空白,段首又縮排二字的難堪狀況出現。

悲慘的是印刷書製作成電子書時,為段落加入了額外的空白,造成排版的災難。(商周出版《惡血》@博客來電子書

其實可以由電子書販賣的一方,與出版社談好怎麼做,將段落區隔變成一種功能,讓使用者自行決定;或者隨著閱讀模式進行切換。

不過現在電子書還是一種分頁媒介,那麼按照過往印刷書的規則,段落與段落間除了作者指定分節外,不額外加入空白;段首空兩字作為區隔,應該還是比較像書的排版方式。

當然,印刷書的編輯更要知道一百年前他們這制定這項規則的目的為何。把網頁上的排版習慣貿然搬到印刷書上,無疑是災難一場。

下面的QR Code與連結是我的贊助收款帳號。若您覺得這些與排版相關的文章對您的工作或者學習有所助益,歡迎贊助,少則十元,多則沒有上限。若有任何問題,也歡迎透過我的Email: bobbytung@wanderer.tw來溝通聯繫。

  • Paypal.me: paypal.me/bobtung
  • 街口收款帳號:396–906998607
  • 匯款帳號:台新銀行(812)0020021000293418
街口收款帳號:396–906998607

--

--

Bobby Tung
Bobby Tung

Written by Bobby Tung

W3C i18n invited expert, editor of "Requirements for Chinese Text Layout" (CLREQ), Evangelist. I provide consultancy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 Taiwa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