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Books Author結束支援,對數位出版象徵著什麼?
一段多媒體發展史的「句號」,也可以說是「逗號」。
Apple於今年(2020年)WWDC前公布消息,將於7月1日起停止於App Store提供iBooks Author,同時將停止iTunes U服務。希望電子書創作者轉向使用Pages作為寫作與發行工具。
Apple這舉動有著什麼意義?
回到2012年,iBooks Author曾經是數位出版圈子裡極為熱門的工具,儘管台灣iBooks store(現在改名為Apple Books)未曾開店,但也有好幾本專書教導人們怎麼使用這套免費工具製作電子書。
但對我而言,他比較像是Apple貫穿30年互動多媒體歷史的產物,而不像一套「正統」的電子書製作工具。
對於許多人來說,十年前的事情記憶可能已經些稀薄了,先讓我們回憶當初是怎麼誕生出iBooks Author這樣的產品。
談談iBooks Author的前世今生
2011年,美國前總統Al Gore在App Store上推出了《Our Choice》的互動式電子書,當年iPad才剛誕生,人們願意花上$4.99到$14.99不等的金錢去購買這些互動式內容,僅是為了「體驗」手上這台平板的媒體潛力。
而為Gore打造App的Push Pop Press,由前Apple工程師Mike Matas共同創立,他曾是Apple多項軟體介面的設計者,使這家公司打造出的互動式電子書充滿各種具Apple設計的動態。
Apple在2010年已經隨iPad推出了iBooks App以及iBooks Store服務,那時EPUB 3規格還在由IDPF進行制定中,除了Reflow文字書外,Apple在Fixed Layout固定版面上(使用HTML、CSS、JS設計頁面)的實作,也提出成為EPUB 3的一部分。
然而,當年的硬體性能不好,HTML 5與CSS 3的實作也還在半途,使用HTML製作頁面的EPUB電子書不僅容易當機(記憶體管理問題居多),效能也不大行。所以《Our Choice》以原生App打造的滑順表現就成了標竿。
那時Steve Jobs還在世,2012年就針對教科書與教育市場推出了iBooks Author──這款Mac使用的電子書製作工具,可以輸出副檔名為.ibooks的電子書,這種電子書基於EPUB 3規格,但使用了一些自有的模組來呈現影音和各種互動。顯示上雖然像固定頁面的卡片形式,但文字是採Reflow的方式配置。同時Apple也推出了iTunes U,類似於遠距教學後台,可以讓教師上傳各堂課的講義,進行討論、指派功課……
後來還一度傳出Steve Jobs打算要求Mike關閉Push Pop Press,不要在產品上和與iBook Author打對台,結果不了了之,該公司最終受到Facebook收購,去打造Paper這款產品,但也以失敗告終。
iBooks Author的限制與發展
iBooks Author推出以後真的一下子獲得多方好評,主要是站在消費者對《Our choice》一書的印象上。然而,iBooks Author所製作出的.ibooks有著諸多限制:
- 僅能在iOS / Mac上的iBooks上開啟:雖然基於EPUB 3,但插入了許多自有模組,所以不能以其他EPUB閱讀程式開啟。
- 僅能透過iBooks Store販賣:當年EPUB 3部分Apple尚未開發完善,所以中文書不能販賣;後來開放後,港台等中文主要市場店卻沒開。另外也明確限制創作者不能透過第三方管道(如Gumroad等服務)販賣iBooks Author製作出的電子書。
儘管如此,Apple還是沒有放棄這款所見即所得的電子書製作工具,最初是為了半固定版面的教科書而設計,後來也加入了文字書製作功能,依然能使用那些自有的互動影音模組。甚至還找出版社製作iBooks獨賣的書,如《冰與火之歌》。
可能如同這個世代開始出現App疲乏(App Fatigue)一般,人們對於互動內容也不再感到興奮,甚至顯得厭惡。這樣的書並未開發出新的市場,也沒有變得更好閱讀。另一方面,Apple的Pages逐漸進步,除了支援直排外也可以輸出EPUB 3檔案(儘管在HTML結構與CSS樣式上不容易維護)。在作者寫完即可發行的狀況之下,又何必多使用iBooks Author再排版製作一次?所以Apple做出停止iBooks Author的決策很正確,下一步則是看何時停止.ibook的顯示支援──說不定逐漸受到遺忘,哪一天Apple Books App更新,書突然就打不開了。
.iBooks象徵了什麼?
看到這裡,你也許會覺得:「哎呀,Apple又做出了錯誤的決策。」
作為EPUB 3與標準化的支持者、參與者,我當然樂於和你一起訕笑那些明知故犯、頑固不靈、告訴你蜘蛛苦還要吃蜘蛛的蠢行為。但是放遠一點來看,iBooks Author出現時,除了對應到《Our Choice》的市場需求外,也呼應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前,HyperCard所打造出的互動模式 ──卡片式、超連結、多媒體……這一切早於Web技術誕生,且根植於Apple基因,所以他們會重現這樣的產品一點都不意外。
但也iBooks Author也無法擺脫HyperCard最終宿命的結果:隨著軟體停止開發而逐漸退出市場,僅能在當年的作業系統與硬體上運作。「多媒體」技術的薛西佛斯神話,又再次重演了一遍。
這件事對數位出版有什麼影響?其實沒有影響。如果你曾經以iBooks Author製作過電子書,現在可能要擔憂這本書什麼時候會看不了?可能要準備一台機器維持在不更新的狀態來讀這本書。除此之外,我們知道Reflow的文字書和Fixed Layout(一頁一張圖)的雜誌漫畫EPUB 3電子書逐漸在市場上穩固,暫時任何強調「多媒體影音」的技術都不能帶來刺激與變化。
而我更希望的是,記住這件事以及其他在多媒體製作、資訊技術歷史上發生的更多案例。未來會不會有一天重蹈覆轍呢?我想這三十多年來已經發生了這麼多次,當然還會發生,只是不要再那麼天真地跟著呼喊「好棒棒」,最好市儈地質問「那又怎樣」?